不知看倌知不知道約莫7、8年前有一個日本人來台主持美食外影節目《大口吃遍台灣》。是的,我知道這間在高雄飄香50年的香腸老攤,正是出自那個節目主持人MATSU(阿松)之口。之後每次去高雄都唸著要吃,但7、8年過去了,才終於一「嘗」宿願。那天,我們才下高鐵,熱情的高雄就以「傾盆大雨」迎接我們,但顯然這場大雨一點也澆不熄高雄人對這攤老店香味的熱情。
[編輯 食尚編輯部] 撰文、攝影 小虎食夢網
「新大港保安宮」主奉閩南醫神保生大帝(大道公),舊大港保安宮原在高雄火車站前,日治時期因實施都市計畫被迫遷村至目前十全一路現址,故稱之為「新大港保安宮」,其最早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嘉慶7年(1802年),算算也有200多年的歷史。如今的新大港保官是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,50年前在香火之餘又飄散了另一抹庶民香味。
▲新大港保官是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。
那天我們到現場是約下午一點半許,因為雨勢太大深怕店家今天不出攤,友人還特別打電話去詢問,得到的結果是下午2點準時出攤,於是就在廟前(香腸攤旁)的豆花攤坐了下來。即然友人說這間豆花攤也是老店,那就說什麼也要來上一碗。
▲這豆花當真有水準,濃濃豆漿香伴隨綿細的豆花和花生,冰涼爽快,尤其在有一點悶熱的高雄,真是「心涼脾吐開」。
豆花吃完看了看時間正好是2點,這時攤子也緩緩出現在大雨的廟庭前。雖然雨愈來愈大,但排隊的人龍也愈來愈長,當然烤香腸的香味也愈來愈難頂,而口水也愈吞愈多。
▲新大港大腸香腸據說是許多高雄人從小吃到大的庶民美食,甚至有人說沒吃過新大港不算是高雄人。
這時突然看到一個正常香腸攤不會有的東西!就友人的說法,這攤以前沒有裝吸煙系統時,常常看到廟前的烤香腸煙霧比廟裡的香火煙還大。仔細看還不止一隻排煙管,而是雙管的哦!
▲經過中間的油煙處理器,再把烤香腸的油煙排放到上面,真心覺得厲害,最少我從沒看過香腸攤這麼「工夫」!
香腸的顏色相較我們常見的紅色暗一些,但炭烤後的氣息依然是如此熟悉,即便我從來沒吃過這家烤香腸。此時腦中突然想起動力火車的歌聲:「大雨過後,霓虹的世界,半片土司,冷掉的咖啡,熱鬧的街,烤香腸的香味,想起遠方你的夜。」附帶一提的是,這首動力火車的成名曲〈除了愛你還能愛誰〉,可是我唯一偶像張雨生做的曲哦!
▲這不規則的香腸,一眼就是樸實的美味,那種古早香腸之味,在腦海中飄散出懷念的香息。
除了香腸外,這裡也賣「大腸」,也就是大家熟知「大腸包小腸」中的大腸。這一味國語叫「糯米腸」,咱們基隆人管它叫「大腸圈」,老台北人稱它是「大腸煎」,高雄南部則叫「大腸」,還有一些鄉土之人愛喚它作「屎管」。不管它叫什麼,但光看這不規則甚至烤到爆腸的外表,我就知道它肯定好吃,而且是古早味的好吃。
▲大腸外表形狀不規則甚至烤到爆腸,但不損其美味。
先說主角香腸,口感非常扎實,帶點淡淡討喜的酒香,看起來有肥肉但吃在嘴裡卻不怎油化,倒是瘦肉的甜味相對明顯,最迷人的莫過於那份初入口的炭香,整體來說算是好吃,也不枉我等了它7、8年(笑)。但純就個人喜好而言,我愛吃的香腸是偏油,甚至會爆口的那種油香。談不上失望卻有一點失落之情,全在這大腸中得到彌補。這大腸一入口就是滿滿的糯米香甜,腸衣入口即化,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,接著是隱隱約約的花生香,即便你那一口沒半粒花生,好吃得亂七八糟!幾乎每個客人都是5組、10組的包,可以分切,也可以分包,甚至捲成大腸包小腸,但無論怎麼包一定要附上大蒜店家自醃的蘿蔔片。
▲一盤約莫是3組,也就是3根香腸、3條大腸,配上大蒜和蘿蔔片,就是高雄飄香50年的老滋味,沒吃過別說你來過高雄。
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,覺得大腸包小腸只是徒有畫面?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分開來吃。順便提一下的是這醃蘿蔔雖然切得比較薄,但無損它清爽的口感,酸中透著迷人的微甜超唰嘴,但配香腸我還是覺得非大蒜莫屬,但怕吃完滿嘴臭味的朋友,配上這蘿蔔片倒也清爽有餘。
▲高雄友人說要淋上店裡自製的甜辣醬和醬油膏,才是新大港大腸包小包的真正滋味。
【看更多】
■ 超欠吃!新竹百年老市場「痛風系海鮮粥」,一整碗滿滿蝦子、牡蠣、貝類
■ 新莊人從小吃到大!傳承三代80年麵店,必點粉紅醬乾麵、油甜紅燒肉
■【新開店】新埔捷運站排隊「雞肉飯」,帶皮雞肉+爆漿荷包蛋超邪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