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節已經入秋,再過不久就是冬令進補的時節了!每年天冷之際,大家都會跑去吃「薑母鴨」,考考你:薑母鴨到底是公鴨還是母鴨?大部分的人一定會說「母鴨」,因為叫做「薑母鴨」嘛!錯!《食尚玩家》今天就要來告訴你,關於薑母鴨的性別之謎。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
「薑母鴨」一詞出現於1968年
「薑母鴨一詞最早出現1968年《聯合報》冬令進補的報導中。」不過,一直要到1981年,田正德先生在板橋創立「帝王食補薑母鴨」之後,薑母鴨才漸漸轉變成一種火鍋菜品,並為大眾接受和喜愛。
▲薑母鴨是台灣人冬令進補絕對必吃的一道料理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「老薑」是食補必備食材
薑母鴨,顧名思義是薑與鴨的結合,這也體現了台灣本土火鍋的食補元素,因為老薑是溫補不可或缺的要角。中醫認為老薑能袪寒,並且增進血液循環,改善虛寒體質。薑母鴨的作法,正是將老薑拍扁後用麻油爆香,以薑2斤、麻油2斤的比例,然後加入切塊的鴨肉翻炒後,加入獨家由中藥所調配的香料後燉煮,或是入高壓鍋壓個5分鐘。也因為如此,在老薑用量需求大的秋冬,其價格可以比夏天貴1倍。
延伸閱讀:別被薑母鴨招牌騙了!店裡賣的明明是白色番鴨,為什麼都用紅面黑鴨當招牌?
薑母鴨=薑母+公鴨
此外,雖然一般的說法是,「薑母」指的就是閩南語中的老薑,但更精準的說,老薑是指栽種時間長達10個月、薑肉開始纖維化、辣度很高的薑。若是老薑一直不採收,留到隔年才與新生成的嫩薑一併採收,才稱之為薑母。至於薑母鴨所使用的鴨,則是學名為疣鼻棲鴨的紅面番鴨。這種原生於南美洲的鴨種,約在300年前由西班牙人引進台灣。不過,俗稱麝香鴨的紅面番鴨,卻和一般的家鴨不同屬也不同種。
編按:由於公鴨肉質較硬、纖維粗、久煮不爛,因此薑母鴨多用公鴨烹煮。
▲中醫認為老薑能袪寒,並且增進血液循環,改善虛寒體質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【做好防疫 請佩戴口罩勤洗手】
延伸閱讀:在地人口袋名單!馬祖「深夜食堂」必嘗酒香薑母鴨,紅糟炒飯粒粒分明不膩口
延伸閱讀:「丼」飯到底怎麼唸?正確發音曝光,9成人唸「ㄉㄨㄥˋ」錯好多年
延伸閱讀:蘿蔔躺著也中槍!蔬菜水果那麼多,為什麼用情不專的人被稱「花心大蘿蔔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