蔚藍文化

好評收藏中
上述資訊僅供參考,以店家景點實際內容為準
相關報導
  • 超懷舊回憶煞!從奶粉、饅頭到乳香雞,小時候你學校的「營養午餐」背後揭祕

    你的孩子,或者你小時候在學校都吃什麼營養午餐呢?說到學校的「營養午餐」,那應該是很多人的回憶煞。但是大家是否知道,台灣的「營養午餐」是怎麼來的呢?以前都吃些什麼?現在又更重視午餐的哪些議題?現在就來揭祕台灣學校營養午餐的演變祕密吧~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   文章目錄 二戰後從奶粉到饅頭 80年代由專業營養師開立菜單 90年代與環保意識結合 近10年注重食安與在地食材 「營養午餐」70年發展史 選書介紹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  文/王婉育(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研究所博士生)   第四節課下課鐘聲響起,學校或團膳公司的廚師們將熱騰騰餐點送到教室。「我要多盛1碗玉米濃湯!」「今天有我不喜歡的香菇?」熙熙攘攘的教室裡不時聽見學生們的真心話語,這是現今台灣全國160萬名國中小學生取出自家裡攜帶的餐具排隊打菜,再回到座位上享用學校營養午餐的日常風景。以國產農產品為食材、經過營養師設計、廚師跟時間賽跑所用心烹調出來的3菜1湯,有時還會搭配水果或飲品,是台灣學校午餐自二戰後,從1杯牛奶開始至今超過一甲子歲月的豐碩成果。   ▲你小時候在學校吃什麼營養午餐?小編小時候念的是私立國小,學校沒有提供營養午餐,要自己帶便當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二戰後從奶粉到饅頭 國際援助的脫脂牛奶、午膳湯與國校營養午餐(1951~1970):二戰後,有學者主張營養問題與社會經濟和貧窮有密切關聯,建議應供應脫脂奶粉給在校學童。因此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,台灣於1951年收到聯合國國際兒童急救基金會撥贈5千噸脫脂奶粉,讓學生在學校或村莊裡設置的「供奶站」飲用沖泡牛奶,補充每日所需的營養。這時期,大部分的小朋友還是自行帶便當去學校或回家吃飯。   台灣省教育廳於1966年頒定《國民學校學童營養午餐實施要點》,訂定學校須為學生準備的主副食,包含饅頭、牛奶與麥粥、蔬菜濃湯或炒蔬菜,以及大豆、小魚乾和蛋類等食材不得少於5公克等規範。在戰後的20年間,從救濟貧弱者的脫脂奶粉到指定營養教育示範學校供應的「午膳湯」,最後演變至國民學校營養午餐為1主食(常見為饅頭和麵條)、1菜及1湯的形式,已可略見台灣學校午餐的雛形。   ▲在開辦營養午餐的前一年,美方官員來到台灣學校視察營養午餐的情形。(圖片來源:《享受吧!學校營養午餐》,出處: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)   看更多:六、七年級淚崩!「明日世界、昨日世界」掀回憶殺,網友喊:校外教學必去   80年代由專業營養師開立菜單 從營養午餐到學校午餐(1971~1990):進入1980年代,食品工業化發展之下,學校廚房配置了能夠大量烹調的迴轉鍋與冷凍設備,食品廠商也推出便於烹煮的截切食材,大幅增加營養午餐製備效率,同時政府亦輔導食品廠商加入供應營養午餐的行列。隨著1984年通過《營養師法》,台灣於1989年迎來了第一批通過國家考試認證的學校營養師,由專業營養師開立菜單所烹調的午餐,始能符合學生營養需求與攝取適當的食物分量。此時,台灣省教育廳也委託台南縣大內國中編纂出版《台灣省國民中小學學校午餐食譜》。   ▲《臺灣省國民中小學學校午餐食譜》書影。(圖片來源:《享受吧!學校營養午餐》,出處:臺灣省教育廳1994年再版)   90年代與環保意識結合 設立中央廚房與招聘學校營養師(1991~2010):1990年代可視為學校午餐推廣普及全國的時期。教育部推出「發展與改進國民小學學校午餐五年計畫」,希望將學校午餐普及率提升至6成以上,進而發展出以1校供應附近他校的中央廚房模式,且各縣市需設置1位營養師專責營養午餐事務。學校午餐也在這個時期,為因應國家其他不同政策與常民飲食文化,發展出獨特的面貌,例如:為配合校園節水等政策,漸漸演變成學生需要自行攜帶餐具到校,使用清洗便利的圓形不鏽鋼餐盒,逐漸取代團膳公司使用的保麗龍、紙餐盒和學校提供的不鏽鋼分隔餐盤等。   近10年注重食安與在地食材 注重食安與使用在地食材的學校午餐(2011~):2011年起,台灣接連發生塑化劑、毒澱粉、餿水油等重大食安風暴,震撼國人的食物消費觀念,因此食材來源成為民眾選擇飲食的關鍵,而這樣的浪潮亦影響了與學童健康安全息息相關的學校午餐之發展。   各種民間學校午餐倡議與教育推廣行動亦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。像是民間團體以全國學校午餐從業人員為對象所舉辦的「台灣學校午餐大賽」與「SUPER校廚大賽」賽事、攜手便利商店推出學校午餐主題鮮食商品、策畫台日韓學校午餐食譜交換供餐的國際交流行動等,無一不是藉由學校午餐開展多元文化及食育視角,持續寫下台灣校園供餐歷史新篇章。   「營養午餐」70年發展史 學校午餐發展至今日已和當初截然不同,使用國產食材與有機蔬菜製作的餐點,並且搭配飲食教育以及國際交流,成為富有食農知識與國際視野的學校午餐。不過,從食材到人力費用都難逃通貨膨脹的窘境,且若學校沒有聘任營養師,午餐秘書多半由學校老師、主任兼任,學校午餐從業人員不論是受雇於自立廚房或是團膳公司,多面臨薪資偏低、人力不足或高齡化等問題。   回望這70餘載,學校午餐在社會變遷下各有不同發展階段,然其制度均相當程度攸關食物公共政策和教育資源分配議題。台灣學校午餐如何能吃得更永續以回應現今環境生態提出的挑戰,是台灣公私部門責無旁貸應致力思索與採取積極行動的重要課題。   ▲台灣學校的「營養午餐」發展至今70年,食安問題、在地食材使用也是現今學校營養午餐最關心的課題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蔚藍文化

    2024/10/20 06:30
  • 中壢人從小吃到大!三代「老字號餅鋪」堅持古法,「每日限量」晚來就沒了

    呼叫中壢人!在你的記憶裡,你記得「番薯一條街」嗎?在番薯一條街裡,有家中壢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字號餅鋪,古早味的糕餅,堅持使用傳統製法、原始原料,不額外添加糖分、色素,並且堅持今天做今天賣。這家糕餅店不僅是老中壢人最愛,更是祭祀拜拜、逢年過節不可少的在地精神,趕快來看看吧~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   文章目錄 中壢人從小吃到大「大東餅舖」 古早味堅持今天做今天賣 特別節日有「紅包子、壽桃」 選書介紹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  文/陳俊有(巷仔46文化共享空間)   中壢人從小吃到大「大東餅舖」 大東餅舖隱身在中壢的番薯市場內,已傳承到第三代,是中壢人的回憶,也是到番薯市集一定要去光顧的老字號餅鋪。前身為邱垂日3兄弟在中正路創立,於1975年搬遷至大東戲院附近而命名為「大東食品行」,至今依然堅持古法製作,製餅的過程也絲毫不馬虎,使用當地材料,也不額外添加糖分,每1顆餅都是老闆用心製作而成的,希望將最純粹的古早味口感帶給顧客。   ▲「大東餅舖」隱身在中壢的番薯市場內,已傳承到第三代,是中壢人的回憶。(圖片來源:About Hsuan美美媽咪親子美食旅遊)   ▲店家使用當地材料,也不額外添加糖分,每1顆餅都是老闆用心製作而成的,希望將最純粹的古早味口感帶給顧客。(圖片來源:About Hsuan美美媽咪親子美食旅遊)   看更多:超過100種組合任選!「療癒煙囪捲」中壢巷弄寶藏美食,銅板價開吃免飛歐洲   古早味堅持今天做今天賣 所賣的產品有「古早味」之稱,標榜以最原始之原料製成產品,不加防腐劑和色素,也不油膩,店裡賣的產品都是當天早上製作,賣完為止。有地瓜餅、咖哩餅、綠豆椪、堅果餅(伴手禮)、台灣古早味杯子蛋糕等,大部分顧客為過路客及老顧客。   ▲大東餅舖糕餅標榜以最原始原料製作,不加防腐劑和色素,養生黑芝麻香酥餅(35元,個,見圖)是暢銷的口味之一。(圖片來源:About Hsuan美美媽咪親子美食旅遊)   ▲店裡賣的產品都是當天早上製作,賣完為止,熟客也愛地瓜餅(30元,個)、綠豆椪(30元,個)、白豆沙(30元,個)等。(圖片來源:About Hsuan美美媽咪親子美食旅遊)   特別節日有「紅包子、壽桃」 大量產品須預先訂購,當天製作,當天送至顧客手中,連續10年來每個月都有客人訂購麵包、饅頭或包子送往桃園二十幾家之教養院,讓院童吃到好吃又新鮮的產品。遇到特別之節日,才有製作市面上拜拜所需之「紅包子、壽桃」等。   ▲因為有著數十年傳統製餅經驗,除了每日現做現賣的糕餅外,逢廟宇祭祀或慶生壽宴,大東餅舖也常成為指定廠商。(圖片來源:About Hsuan美美媽咪親子美食旅遊)   ▲若遇到特別節日,還會製作拜拜所需的特別「紅包」。(圖片來源:About Hsuan美美媽咪親子美食旅遊)   資訊卡:大東餅舖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蔚藍文化

    2024/07/21 06:30
  • 桃園人你去過嗎?中路區「黑暗旅行」景點探查,最神祕「古墓傳奇」曝光(中獎公布)

    【透過APP搖一搖功能,進入此頁面,恭喜你獲得抽獎資格囉】活動時間為2024/7/13。獎品、辦法見文末。得獎名單將於2024/7/17此頁公告,並以e-mail通知得獎者。   呼叫桃園人,你知道桃園有哪些「黑暗旅行」的景點或路線嗎?所謂「黑暗旅行」意旨景點為鬼屋、墓園、紀念碑等,該地曾發生災難或死亡事件的景點。進行黑暗旅遊的目的不在於獵奇,而是希望從其中更了解在地的歷史文化,並從中獲得反思。這處位於桃園中路區的「古墓傳奇」桃園人知道嗎?到底背後充滿什麼神祕的故事?趕快看下去吧~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   文章目錄 「桃園中路」的暗黑旅行 「冥靈君墓」桃園古墓第二老 古墓背景、成因仍是謎 可能與水患有關的古墓傳奇 選書介紹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  文、圖/陳榮聲、許聖迪(桃園市立武陵高中教師)   「桃園中路」的暗黑旅行 要進行中路的黑暗旅行,就得先知道中路在哪裡。中路地區大致位於桃園區茄苳溪一帶,因此處為桃園往中壢、大溪必經之路而得名。   再來,我們簡單介紹什麼是黑暗旅行(dark Tourism)。此概念興起於1990年代,又稱黑色旅遊(black tourism)或悲情旅遊(grief tourism)。它指的是在各類傷亡紀念碑/館、鬼屋、集中營、戰場與墓園等空間進行的旅行活動,這類型空間多與該地方曾發生死亡、災難、傷痛事件相關。以台灣為例,如國家人權園區、各式不義遺址,都是黑暗旅行可以進行的空間場域。   ▲桃園「中路地區」大致位於桃園區茄苳溪一帶,因此處為桃園往中壢、大溪必經之路而得名。(圖片來源:許聖迪繪製,《走讀桃園指南》)   看更多:農曆7月鬼門開!鬼月才好玩6處「納涼景點」:十八層地獄1日遊、人骨教堂   「冥靈君墓」桃園古墓第二老 在展開黑暗旅行之前,有事件想提醒:黑暗旅行不能只是種獵奇行為,最終仍希望旅行者藉現場實體踏查,產生感受,並期待能將此等感受,進一步提升到理性思考。請保持輕鬆但不失莊重的心情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……。   黑暗旅行首推墓地或墓園,台灣目前的南北各有1座「厲害」的古墓,如基隆市古蹟——清法戰爭紀念園區,以及屏東車城的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,這2者都是清代台灣重要的歷史事件紀念地,可以從古墓出發來看全台的大歷史,相較之下位處「邊陲」的桃園看似沒什麼「有看頭」的古墓。   茄苳溪是南崁溪的1條大支流,大約從八塊厝發源,一路向北順流,其中約10K+400處(省道臺一線永安橋附近)與皮寮溪交匯,交匯處藏有1座不易發現的清代古墓——「十二冥靈君之墓」(以下簡稱冥靈君墓)。這座古墓堪稱是桃園目前(2021)已發現古墓中的第二「老」。   ▲日治時代的中路庄範圍。(圖片來源:許聖迪繪製,《走讀桃園指南》)   古墓背景、成因仍是謎 目前這座古墓尚未獲得文資身分,學術界也不見太多的討論與研究,以筆者有限的閱讀經驗來說,僅有《桃園市文化資產調查:桃源尋跡》一書中稍加描述:「茄苳溪沿線過去都是農田,前人為了爭灌溉用水,經常械鬥,加上原漢爭奪自然資源, 彼此衝突造成不少死傷,故研判這些人可能因此曝屍河床,因無人認領,才有3名善心儒生出資造墳,以慰亡者之靈。」   但事情真的那麼單純嗎?桃園台地裡的茄苳溪流域南高北低, 1904年的《臺灣堡圖》上顯現此地為砂土之地,冥靈君墓為2條溪流交匯,不僅呈現「北低水、南高龍」的地理要點,合流的溪水如玉帶環腰,自然是風水上做官的好兆頭,3位讀書人若善埋此墓,或許求得未來仕途順遂。生員雖在地方上是有頭有臉的讀書人,但還是得通過鄉試,考上舉人才能取得做官資格,但錄取率通常僅1%,而且不是跟普通人,而是跟一群秀才們競爭。為了考上,平日多積陰德變成很重要的事。   ▲位於茄苳溪與交匯處藏有1座不易發現的清代古墓「十二冥靈君之墓」,堪稱是桃園目前所發現的古墓中第二老的。(圖片來源:陳榮聲、許聖迪提供,《走讀桃園指南》)   可能與水患有關的古墓傳奇 冥靈君墓所在的茄苳溪,拜南崁港所賜,其實很早就出現在古地圖上,《淡水廳志》文字中形容茄苳溪等「水底皆石」。桃園台地上絕大多數的河流共同特徵就是路徑短小、流量淺少,因早年古大漢溪發生侵蝕,加上台地隆起,沒了穩定的水源提供,這樣的淺薄的水量根本無法提供農業生產的灌溉使用,於是早年墾民很辛苦地只能向老天爺要水喝,興建埤塘來儲存老天爺那一點點的恩賜,當然也就造成河流若非特殊的降雨,大概都只能「水底皆石」了。   但這樣的溪河環境,一遇到暴雨大概就會承受不住。冥靈君墓位在10公里附近,算是非常靠近上游,只要上游一有大規模的暴雨事件,洪峰很快就會抵達墓區,加上又是2溪匯流之處,水量會瞬間堆疊起來,墓區週遭可想而知,應該很容易氾濫。當然,冥冥之中「冥靈」2字也可能藏著水患的密碼,「冥靈」2字加在這十二位君士之上,是否也可能暗示著這些人的亡故也是源自於茄苳溪的水患呢?   「感念」茄苳溪「有幸」埋了12具無名屍,在文人雅士的點綴下更增添了這個黑暗故事的走讀韻味。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蔚藍文化   食尚APP搖一搖送:《走讀桃園指南》書籍乙本 活動日期:2024/7/13 活動辦法:下載食尚玩家APP,登入/註冊TVBS會員,於首頁左上角參加搖一搖活動,進入文章頁面,即獲得抽獎資格參加抽獎! 活動獎項:《走讀桃園指南》書籍乙本,抽1位 中獎公布:得獎名單將於7/17公告於食尚玩家APP及食尚玩家官網,並另外以e-mail通知得獎者。得獎者須在信件發出後1週內回覆得獎通知信,並提供得獎者姓名、電話、地址等,沒有在時限內回覆者視同放棄得獎資格。 注意事項:本活動獎項寄送地區僅限台灣本島。本公司保有隨時調整本活動辦法之最終解釋及取消、終止、更改等相關權利,若有變更活動辦法,將公布食尚玩家官網及APP,以當時最新活動公布之活動辦法為準。在此活動中Apple不是贊助者,也未以任何形式參與活動。   中獎公布 crocom***@gmail.com

    2024/07/12 10:00
  • 台南超難訂「無菜單燒烤攤」!在地人才知廟口老店,堅持炭火翻烤僅開4小時

    夜晚坐在宮廟前面吃宵夜,這種體驗你嘗試過嗎?來到台南,這是一定要的接地氣「府城體驗」。《食尚玩家》根據現任台南文化局長謝仕淵介紹,推薦位於台南馬公廟前的「葉家燒烤」。這家「無菜單燒烤攤」是50年老字號「深夜食堂」,每天只營業4小時,有網友說每次想吃經過永遠大排長龍,粉絲頁更常常公告訂位已滿的訊息,想吃只能等下次!葉家燒烤至今仍堅持傳統炭火燒烤,或許等待的時間較長,卻有著府城最深度的美味!快跟著食尚小編一起開吃吧~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   文章目錄 台南經典體驗「廟埕前吃飯」 馬公廟前老字號葉家燒烤 熟客為主無菜單燒烤海鮮攤 「不插電」特殊用餐氣氛 堅持炭火翻烤鎖住肉汁 至今使用傳統鐵製冰櫃 50年傳承的「老味道」 選書介紹   台南經典體驗「廟埕前吃飯」 廟埕前的用餐經驗,總讓人感覺很府城。近年來,總趕宮、三山國王廟、妙壽宮、馬公廟等廟埕前的海鮮攤,聚了不少人潮。就連北華街白龍庵旁的燒烤店,最近也把桌子搬到廟前,可見廟埕用餐絕對是個賣點。而類似的經驗,全台應該也只有府城還普遍留有這樣的人文風景。廟宇加上美食,府城的美好,很容易就這樣打包在一起。   ▲台南最接地氣的用餐經驗,絕對非在宮廟前吃飯莫屬,幾張簡單的桌椅、幾盞小燈,把府城的美食與人文深深結合。(圖片來源:《府城一味》)   馬公廟前老字號葉家燒烤 馬公廟葉家燒烤,則因離家近故較常去。葉家燒烤位在府前路與開山路交叉口附近的馬公廟前,但行經2條馬路,都要側頭往裡看,才能知道店家是否營業,店頭只點著1、2盞燈,並不起眼,也因此,葉家燒烤的人潮雖不如總趕宮,但廟埕用餐的閒逸風情最易感受。不過,說起在馬公廟的用餐經驗,對於喜歡觀察經營文化、烹飪技術的我來說,始終有種非常特別的感覺。   ▲「馬公廟葉家燒烤」位在府前路與開山路交叉口附近的馬公廟前,店頭只點著1、2盞燈,座位區略顯昏暗。(圖片來源:大眼電台)   看更多:台南文化局長認證!國華街飄香60年「最頂肉燥飯」,香甜平衡不膩口好滿足   熟客為主無菜單燒烤海鮮攤 葉家在此已做了50年的生意,掌廚的老闆與點菜兼跑堂的媽媽等2人,忙得不得了。葉家燒烤的客人,多半是熟客,因此店家的魚鮮,很少漂亮有秩序地鋪排出來, 總是放在塑膠袋中,老闆娘黑貓姐說:「沒排也沒關係,我們的熟客都知道。」就算海鮮都各就各位地排好,都還有一半的菜色,例如烤香腸、烤排骨等,根本不知在何處,這是間沒有菜單的海鮮攤。而我應該僅有1、2次的經驗,要不太晚、要不天氣太糟,老闆娘閒來無事,就會把漁獲鋪排整齊。我因為了解這種經營型態的點菜方式,通常花不了多少時間就決定了今晚的菜色,之後,就是等待。   ▲「葉家燒烤」是沒有菜單的燒烤攤,客群也多半是熟客,店家的食材很少通通擺出來,但熟客就是知道點什麼或有什麼。(圖片來源:《府城一味》)   「不插電」特殊用餐氣氛 走離那盞攤上的燈,座位區略顯昏暗,通常要在那等上一段時間,坐著坐著,很難不被那如同聚光燈投射下的小攤所吸引。很忙,非常忙,他像是在舞臺上的表演者,而我則仿若坐在位置上的觀眾。經歷長久的等待,料理終於上桌,眼前1盤1盤的菜色,香味俱足,但如果說好吃的料理,也要能滿足視覺,葉家燒烤恐怕會因為根本看不清食物而不及格。所有露天的攤商,都要遷就環境,馬公廟前大約有2盞路燈,那是僅有的光,但不足以照亮一切,於是食物上桌總帶著朦朧。不過,所幸短暫的失落,幾乎就在食物入口後,迅即被填滿,尤其是燒烤,烤排骨、雞腿、魚等料理,烤物的表面香脆鎖住了內裡的多汁與軟嫩。   ▲說是燒烤攤,但其實也供應熱炒!葉家燒烤的炒意麵頗受歡迎,宵夜場一定要點上一盤。(圖片來源:大眼電台)   堅持炭火翻烤鎖住肉汁 相對於其他在廟前營業的同業,葉家燒烤至今仍堅持使用炭火。相對於電烤爐, 炭火溫度高,可輕易鎖住肉汁,但難以馴服的炭火,必須時時照顧,慎防烤焦, 更添老闆忙碌。老闆通常一手掌握烤物的翻面與高低,一手還要處理炸物。明明店內人手不足,為何依舊堅持用最傳統也最費工的方式?令人費解。我幾乎可以斷定,台南幾間廟埕前小店的烤物,應該屬葉家程度最高,就以烤雞腿為例,你必須足足等上半小時,現在的攤家為求效率,不是先蒸要不先炸,只為貪那十幾分就能上菜的時效,或者速成的口感。   ▲葉家燒烤至今仍堅持使用炭火, 炭火溫度高,可輕易鎖住肉汁,讓烤魚外皮焦黃、肉質更鮮美。(圖片來源:大眼電台)   而他們至今依舊嚴守舊法,挑選仿仔雞的雞腿,約莫8、9兩,從去骨開始,然後從生烤到熟,先是小火烤熟,後是中火烤出口感,中間噴上米酒去腥,上菜前才灑胡椒。你只能等待半小時,而老闆要用那半小時的時間,準備那賣你100多元的雞腿,你想,誰比較划得來。   ▲挑選仿仔雞的雞腿約莫8、9兩,從去骨開始,然後從生烤到熟,先是小火烤熟,後是中火烤出口感,中間噴上米酒去腥,上菜前才灑胡椒。(圖片來源:大眼電台)   至今使用傳統鐵製冰櫃 類似的堅持,還有店裡的冰櫃。相較於一般餐廳多半已用營業用透明電冰箱,清楚展示所有的選擇,而葉家燒烤,至今仍用傳統鐵製冰箱,放著一堆必須伸手去撈才知道的飲料。這些完全被冰水所包覆的啤酒接近冰點,喝了有令人滿意的暢快感。坐等料理時,1杯冰涼啤酒下肚,配上1盤鹹蚋仔,情緒得以緩和,一切的等待都覺得值得。   50年傳承的「老味道」 不知道什麼原因,葉家燒烤的炭火爐與環境,都走unplugged 風格,原因當然不是為了節能。合理猜想,這大概是4、50年前開業時就有的習慣,幾代經營者只是按部就班地傳承下來。或者,就著廟前的環境,也只能在昏暗中用餐。我不清楚來此用餐的食客,是否有接住老店丟出的訊息。但在這間燈光略嫌昏暗的小店用餐,一切的一切,都回到味道的對決了。是種必須只依靠極致的味覺,征服食客的戰鬥之道。炭火成為一種絕命武器。久等了!烤雞腿上桌了!吃上一口,心中亮起光,如暖陽普照大地,府城時光,這是幸福的一刻。   ▲葉家燒烤的炭火爐與環境都走「不插電」風格,40、50年的老味道從裡到外,都被傳承下來。(圖片來源:《府城一味》)   資訊卡:台南葉家燒烤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蔚藍文化

    2023/11/13 10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