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鹿文化

好評收藏中
上述資訊僅供參考,以店家景點實際內容為準
相關報導
  • 暴紅神句「你長得像茶碗蒸」!想在家吃「絲滑茶碗蒸」?專家教這樣做神還原

    曾經在新聞、社群紅極一時的神句:「你長得像茶碗蒸!」讓日式料理中的經典菜色「茶碗蒸」受到一波關注。軟綿絲滑、極好入口,是一般人喜愛茶碗蒸的原因,別小看這一個個茶碗蒸,想要做出「極品茶碗蒸」可是有方法的。就讓日式料理專家許邦妮告訴你,關於好吃茶碗蒸的祕密吧~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   文章目錄 完美的茶碗蒸口感 黃金比例茶碗蒸食譜 雞蛋大小造成的困惑 雞蛋與液體的比例 選書介紹   完美的茶碗蒸口感 當我們在查找有關茶碗蒸的食譜時,可以找到各種雞蛋與出汁比例的配方。這道只需要雞蛋與水加上調味料就可以製作的簡單料理,在社群網路、料理社團中,該怎麼做才會表面光滑、口感滑嫩? 卻是眾說紛紜、討論熱度極高的羅生門話題。   在懷石料理中,對茶碗蒸口感的定義,與其說是吃蛋,更準確的應該是「喝湯」。利用雞蛋遇熱凝結的特性,將液體的出汁以固體的狀態呈現。隨著不同季節搭配當季食材,將風味與香氣留在其中。比例恰到好處的茶碗蒸,吃起來就像是出汁凝結在口腔中一般,能毫不費力的絲滑入喉。   ▲比例恰到好處的茶碗蒸,吃起來就像是出汁凝結在口腔中一般,能毫不費力的絲滑入喉。(圖片來源:《山坡上的料理小教室》)   看更多:內用味噌湯無限續!中興大學旁「4.5星日料店」,銅板價吃到松露茶碗蒸   黃金比例茶碗蒸食譜 茶碗蒸的材料豐儉由人,從常見的蝦仁、香菇、雞腿肉,到秋天的松茸、冬天的鱈魚白子,都是讓茶碗蒸華麗變身的代表性食材。尤其是秋天的松茸,打開蓋子的瞬間香氣四溢,讓人忍不住讚嘆秋天的美好。才剛吃下肚,就忍不住期待來年的秋天。   茶碗蒸食譜: 材料:雞蛋1個、出汁150ml、雞腿肉切成1口大小,取2小塊、香菇1 / 2朵對半切、蝦仁1隻鹽少許、料理酒少許、山芹菜( 三つ葉)少許( 香氣擔當,若無亦可) 做法: 01. 將全蛋打成蛋液後,加入出汁攪拌均勻,過篩,加入鹽與料理酒。 02. 雞腿肉、蝦仁汆燙數秒至表面變色,撈起洗淨備用,山芹菜梗切成2公分左右小段。 03. 將步驟2與香菇放入容器中,倒入步驟1,消除表面泡沫。 04. 放入已經上氣的蒸籠中,以大火蒸3分鐘後開鍋蓋留一小縫繼續蒸7~10分鐘即可。   我自己做茶碗蒸的標準是,除了比嫩豆花還軟、吹彈可破的口感以外,雞蛋與出汁不分層,蒸蛋的質地平滑,沒有氣孔,茶碗蒸所使用的容器內側邊緣,不會黏上難洗的雞蛋殘留物,這樣才算及格。而茶碗蒸要達到以上標準,關鍵有二,一是雞蛋與出汁的比例,另一則是溫度的控制。只要可以理解原理,其實一點也不難。   ▲蒸籠上氣後放入調好的蛋液,以此狀態暫時先蒸個2~4分鐘,打開鍋蓋確認,直到蛋液的表面顏色變白(圖右);如果1次製作大量蒸蛋時,請在此階段不時打開鍋蓋確認鍋中狀態(圖左)。(圖片來源:《山坡上的料理小教室》)   雞蛋大小造成的困惑 許多人對於食譜中「雞蛋1個」的單位標示,充滿困惑。畢竟雞蛋有大有小,在操作時,深怕自己的雞蛋太小導致無法凝固,又怕自己的雞蛋太大,會口感過硬。多數食譜對「雞蛋1個」的重量設定是50公克。1個中型的雞蛋,扣除蛋殼大概也差不多是如此,但若更能明白蛋液比例對液體凝結所產生的影響,那其實不管雞蛋大小,或者多少雞蛋搭配多少出汁,都可以放寬心操作。   雞蛋與液體的比例 雖然說只要有20%的蛋液就可以讓茶碗蒸成形,但是畢竟了解最低限度的目的, 只是為了讓大家在操作時可以放寬心,不需要太斤斤計較。蛋液濃度的提升,有助於雞蛋風味的增強,口感也會比較好。我常做的茶碗蒸比例為25%左右,簡單說,就是1個普通尺寸的雞蛋,兌上150毫升的出汁。公式化的話就是,液體與蛋液,比例為3:1。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有鹿文化

    2024/05/26 06:30
  • 可降血壓、血脂!蕎麥好處多全球都在夯,「過敏兒、糖尿病患」大推

    你知道「蕎麥」對人體有多少益處嗎?它不含麩質、有鎂、維生素C、蘆丁等營養素,還可降血壓和血脂,很受健身族、過敏兒、糖尿病患族群推崇。蕎麥所製成的蕎麥麵,隨著時空演化,在日本、韓國都發展出屬於該國的特色料理。更有趣的是,在朝鮮問「什麼時候吃到冷麵(蕎麥麵)?」竟是某種暗示,到底是代表什麼意思呢?快跟著小編看下去~食尚旅宿大賞快投票!天天送住宿券   目錄 彰化二林3寶之一 受推崇的清潔飲食 蕎麥對人體的功效 日本蕎麥麵文化 「蕎麥麵」語言暗示 選書介紹   彰化二林3寶之一 關於蕎麥的新發現,源於我4年前走訪彰化二林,結果在「台灣酒窖聯合遊客中心」遇見一片的蕎麥花田,當時是10月中旬,正是開花的時節,眼前白花如雪。在台灣,蕎麥9月播種,10月開花,12月陸續採收。彰化二林小鎮的農會近年來企圖心旺盛,他們定位小鎮「活力3寶」:薏仁、葡萄、蕎麥,有計畫地行銷農作物,而我因此也對蕎麥的議題多了關注。   ▲蕎麥原產自中國及俄羅斯,現在於台灣台中、彰化皆有種植。(圖片來源:《節氣食堂》)   不含麩質的「清潔飲食」 蕎麥是不含麩質的「清潔飲食」,有鎂、維生素C、蘆丁等等營養素。它是蓼科蕎麥屬的草本植物,「蕎」是「有稜角的麥」,它的外觀是三角形、菱角形。外層是硬殼,先人的智慧是以它用來填充枕頭、坐墊。時至今日,蕎麥受到現代健身人群、過敏人群、糖尿病患者和「清潔飲食」群體的推崇。   ▲蕎麥不含麩質,有鎂、維生素C、蘆丁等營養素,也受健身、過敏、糖尿病族群推崇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看更多:超人氣日劇美食!獨特「抹茶蕎麥麵」Q彈帶脆,吻仔魚飯拌入薑汁爽口鮮甜   熱量低能降血壓、血脂 蕎麥甚至可以釀酒,它的營養非常豐富,不僅可以降壓降脂,熱量也低,有人以此特性製成冰淇淋,不含乳製品,零膽固醇,被歐美養生一族視為佳品。世界各國已經開始「玩」蕎麥了,在波蘭則把蕎麥去殼煮粥,在韓國拿它製作涼糕。未來的世界美食,蕎麥漸漸擁有一席之地。   日本蕎麥麵文化 說到蕎麥麵美食,必然要講到日本蕎麥文化。它是江戶時期的街頭庶民食物,如同握壽司一樣都是基本「吃粗飽」的。幾百年演化,它們都成了日本美食的國家代表,也進化成了禪意美食,講究淡雅有致的特質。蕎麥麵與小麥麵粉做的麵條相比,更容易糊,所以一定要趕快吃。店家沸水煮4分鐘,立刻冰鎮,再用麵摵仔(撈麵用具)猛力甩乾。麵條放置在方形蒸籠的竹捲上,那是古人的智慧,以前的店家想方設法不要讓麵條因為殘水壞了口感。當你吃完了麵,有些店家會奉上裝了1壺白濁熱高湯的小茶壺,裡頭裝的是煮蕎麥麵用的水,稱之「蕎麥湯」,你可以在湯裡加入剩下的醬汁,一同喝掉。   ▲經過幾百年的演化,蕎麥麵成了日本的國家代表美食,麵的型態、湯頭的滋味各有不同、非常細緻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、《節氣食堂》)   在朝鮮「吃蕎麥麵」暗示結婚 在朝鮮,蕎麥冷麵是結婚時的必吃料理,如果問朝鮮人:「什麼時候吃到冷麵?」也就是在問對方「什麼時候結婚」的意思。在日本,則問:「什麼時候吃到你的紅豆飯?」在澎湖,則問:「什麼時候可以吃到炸棗?」在台灣則是白話:「什麼時候喝你的喜酒?」顯得無趣多了!   ▲在朝鮮,蕎麥冷麵是結婚時的必吃料理,如果問朝鮮人「什麼時候吃到冷麵」,也就是在問對方「什麼時候結婚」的意思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有鹿文化

    2023/09/18 10:40
  • 玉米竟是減肥好物!想正確瘦身就要吃對顏色,紫黃白肉要嗑「這顏色」才對

    烤玉米是台灣街邊常見的小吃,烤得色澤金黃的玉米搭配醬汁,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!你可能不知道,玉米不僅耐餓更是減肥好物,但前提是要「吃對顏色」;日本近幾年很流行喝「冰的玉米濃湯」,而這種罐裝的冰玉米濃湯就在日本街邊的販賣機就有賣。為什麼日本人會想喝「冰的玉米濃湯」?玉米怎麼吃最能減重?快跟著小編看下去吧~食尚旅宿大賞快投票!天天送住宿券   目錄 台南的烤玉米滋味 玉米是「減肥」好物 台灣的6種玉米 6關鍵挑出鮮甜玉米 日本販賣機有「冰玉米濃湯」 選書介紹   台南的烤玉米滋味 台南市中西區保安路烤玉米攤的老闆,向我介紹店裡炭火滾動烤炙的玉米,它們都是夜裡摸黑採收的,理由是這樣的玉米包葉仍帶有露水,可以保鮮,讓滋味保持最佳狀態。他們留下最飽滿甜口的20%,才在攤上炭烤。我是老主顧了,知道店家的作業工序,會先用高溫小黑石,覆蓋連葉的玉米,灑上清水,讓轟然而出的蒸汽,高溫熟化玉米,將鮮味完全鎖住。之後,才扒了外葉,再塗上獨家沙茶醬料,在高溫炭火架上滾動著,讓醬料混著玉米鮮甜。   ▲「烤玉米」是台灣路邊常見的小吃,烤得金色焦黃的玉米再塗上獨特醬料,讓人食指大動。(圖片來源:熱血玩台南)   看更多:烤玉米3支100元太佛!標榜重口味+獨門辣醬超過癮,大甲鎮瀾宮拜媽祖必吃   玉米是「減肥」好物 玉米,它算是粗糧,是許多地方的主食,很耐餓,吃一頓可以頂一天。世界人口開始大量增加,它脫不了關係。它是許多非洲國家的國菜,當然台灣有更美味的吃法。玉米是膳食纖維豐富的作物,有人將它歸類「抗性澱粉」,那是什麼?愈吃愈瘦?「抗性澱粉」就是小腸不易消化,血糖不易上升,因為熱量吸收得少,雖有飽足感,但是不易轉化成熱量,於是身體會燃燒自體脂肪,取得所需的熱量……於是你就瘦了!   台灣6種玉米白色熱量最少 玉米喜愛者聽到之後,有沒有開心?小常識:紫色玉米熱量最多,依序是黃色玉米,白色的熱量最少。可以歸納:吃玉米減重?白玉米比較有效!因此,我們以顏色分類,來認識台灣6種玉米: 一、深紫色:「黑寶」甜糯玉米,Q彈嚼勁,含花青素。 二、白色:「雪珍」水果玉米,甜度最高,澱粉含量較低,可當沙拉生食。 三、黃色:水果玉米,與雪珍兩者都可蒸煮,不要太久,5分鐘即可食用。 四、黃色:甜玉米,與排骨煮湯,或是打碎加上奶油煮濃湯。 五、紫白紅相間:彩虹甜玉米,皮薄口感彈牙易嚼。 六、紫白紅相間:彩虹甜糯玉米,口感Q彈,含維生素A、B、澱粉、蛋白質。   ▲紫色的玉米熱量最多(圖左),而白色的玉米熱量最少(圖右)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▲你知道1隻玉米有多少玉米鬚嗎?答案是玉米有幾顆米粒就有幾根鬚!關於玉米的相關小知識,快看看吧。(圖片來源:《節氣食堂》)   6關鍵挑出鮮甜玉米 我們在市場可以看到的玉米,來說說「鮮甜怎麼挑?」重點有三:看玉米鬚、看外葉、看米粒。首先考考大家,玉米鬚有幾根?咦?這也是題目?答案是有幾顆米粒就有幾根鬚,有意思吧! 一、玉米鬚的顏色如果是「綠」的,代表它尚未成熟,不甜。 二、「淡黃」色的最佳,而且帶有光澤的,這是完美熟度。 三、玉米鬚乾燥、枯黃、散開的,已經不新鮮了。 第二個重點:看外葉是否新鮮、枯黃、有無黑色斑點(生病的症況)? 第三個重點:看米粒是否飽滿、排列整齊,顏色漂亮有光澤?如果有凹陷、皺皺的,那就代表水分、澱粉流失了。再追加一個重點:看玉米軸,直徑小的,代表玉米粒大顆,CP值高。   ▲如何挑選鮮甜、好吃的玉米?有6個重點需要注意!(圖片來源:《節氣食堂》)   日本販賣機有「冰玉米濃湯」 玉米濃湯是誰發明的?很難考據,但是有些蛛絲馬跡可以推測「濃湯」(Potage)源起自法國,然而將Corn Potage發揚光大的國家卻是日本。德國湯品公司Knorr(康寶)的湯品,於1964年首次出現於日本人的飯桌上,深獲好評,引發流行風潮。現代罐頭技術、販賣機普及、生活型態、方便食用,成就了「玉米濃湯大國」封號。近年,日本流行喝販賣機「冰冰的」玉米濃湯,怎麼回事?止飢,同時減肥!根據營養師解釋,一罐罐冰冰的玉米濃湯,製作方法仍然是經過加熱再冷卻後裝罐,如此一來,玉米湯中的澱粉便會老化,形成較多「抗性澱粉」,你有興趣嗎?   ▲日本的販賣機無所不賣,賣熱的玉米濃湯不稀奇,就連「冰的」玉米濃湯都能賣!註:照片中的玉米濃湯非冰濃湯品牌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有鹿文化

    2023/09/14 10:35
  • 「黃金比例」綠豆湯怎麼煮?老饕揭美味關鍵:泡水順序、最後加「這1味」

    天氣愈來愈熱,常常拿來當作消暑聖品的「綠豆湯」似乎已經可以上桌了!綠豆從中醫的觀點來看,本身清熱解毒,有保護脾胃的作用。台灣有許多綠豆做成的甜點比如綠豆湯、綠豆粉粿、綠豆蒜等,都是夏日必備的冰涼甜品。綠豆湯看似簡單,但如何做出無敵好喝的「黃金比例綠豆湯」還是有訣竅,《食尚玩家》根據老饕的說法,發現原來關鍵可能是「這1味」啊!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   黃金比例綠豆湯3祕訣 隨著歲月增長,「綠豆湯」鮮少自己動手了,但是卻也因為採訪小吃美食,江湖祕訣聽了不少。我來分享「最好吃的綠豆湯」,烹煮祕訣有3:炒香、少水、加鹽。先取出綠豆量十分之一、搗碎,以文火炒香,備料。另外十分之九泡水2個小時,再把泡水倒掉,以新水重新洗過。接著上爐滾煮,記得水量不能過多(隨時補水),避免綠豆在沸湯中「拚命跑跳碰」以致皮開肉綻,這樣才能咀嚼到完整的顆粒。滾煮到一半時將細碎的炒香綠豆加入熱鍋裡,這一部分是要增加湯水的濃郁口感,而且更增「微微有花生濃香」的湯味。起鍋前,酌量加糖,最後「加鹽提味」,非常微量,鹹味不能外顯,分量?千萬不要讓人察覺「裡面有鹽」的程度。好了,長夏的消暑神湯,請慢用!   ▲天氣愈來愈熱,來碗消暑聖品「綠豆湯」吧!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▲只要跟著以上4個步驟,「黃金比例綠豆湯」輕鬆上桌。(圖片來源:《節氣食堂》)   看更多:抗漲更是減肥神物!馬鈴薯本土、進口差在哪?達人教3種吃法「吃了不怕胖」   綠豆故鄉在嘉義朴子 萬丹是紅豆的故鄉,那麼嘉義朴子市則是綠豆的故鄉,我超喜歡小鎮「綠豆粉粿」,切成菱形,白色微綠透明,冰冰涼涼,清甜微香的夏日甜點。由於綠豆不耐低溫、生長期短,從播種到收成約65至90天。有春作、夏作2期。品種分為油綠豆及粉綠豆2種,油綠豆種皮厚且具光澤,適合加工製餡用,像是綠豆椪等等;粉綠豆種皮略帶粉質,適合煮湯,煮後味香無硬粒,較受消費者喜愛。目前台灣以「台南5號」粉綠豆生產為主,因為綠豆採收人工成本高,因此目前台灣綠豆之種植面積僅存200公頃左右,年產量約200公噸。大部分由泰國及寮國進口,進口綠豆主要為油綠豆,供生產豆芽菜、冬粉絲及餅飴等。   ▲各種關於綠豆的知識,看這張圖簡單明瞭。(圖片來源:《節氣食堂》)   古早味甜點「綠豆粉粿」 南投名產「綠豆粉粿」,微甜古早味,隱隱有綠豆香,口感Q韌、彈牙甜涼,吞嚥感軟滑舒暢。製作綠豆粉粿材料簡單:白色綠豆粉,它不是直接綠豆磨成的粉,而是從綠豆中提煉出的「純澱粉」、白砂糖、水。其實,它也是嘉義東市場裡知名傳統小吃。作家李及文形容綠豆粉粿的口感,他說:「介於羊羹和果凍之間,但比羊羹更滑更細,比果凍更輕更柔,牙齒咬合時,只剩下微微的、若有似無的抵抗。」   ▲白色微綠透明的「綠豆粉粿」,冰冰涼涼,是很受歡迎的夏日甜點。(圖片來源:女子的休假計劃)   南台灣特調甜點「綠豆蒜」 恆春人稱「綠豆蒜」,台南人說它「綠豆饌」。「綠豆蒜」並不是蒜頭,而是綠豆剝殼後的綠豆仁經長時炊蒸,很像是用菜刀拍碎的蒜末樣子,所以才取名為綠豆蒜,因為容易被誤會,現在它有了美美「綠豆饌」稱呼。原本綠豆蒜是恆春半島1道冬季的甜點,綠豆蒜炊蒸軟嫩之後,加入太白粉下去勾芡,用紅糖(或是黑糖)熬煮出來,呈現濃稠感,最後加上幾滴米酒。但是南台灣冬天短,屬長夏季節,後來「把熱食冷卻」再加了粉條跟剉冰下去,一勺糖水,反而成為車城、恆春最著名的夏天甜點了。台南、台東人也跟著吃它。在府城,以中西區保安路的「阿卿」最為著名,而且以加了桂圓、蜜芋頭的「豪華版」,區隔原產地的簡樸味。   ▲「綠豆蒜」並非蒜頭,而是綠豆剝殼後的綠豆仁經長時炊蒸,很像是用菜刀拍碎的蒜末樣子,所以才取名為「綠豆蒜」。(圖片來源:水晶安蹄不務正業過生活)   台灣人最愛糕餅「綠豆椪」 豐原區中正路200號的雪花齋餅行(創店於1900年),店家的「綠豆椪」稱之「雪花餅」,因其外型雪白,餅皮層次豐富,有如雪花片片一般而得其名。1925年,店家以雪花月餅送審獲得「台灣區糕餅展」銅牌大獎。在那個盡是日人得名的時代,竟有台灣人獲此殊榮,至此綠豆椪響徹全台,至今仍是許多人的最愛。   ▲說起老雪花齋的招牌當然就是「雪花餅」,也是熟悉的「綠豆椪」,又白又薄又微酥的餅皮就如雪花般落下,入口即化的口感好迷人。(圖片來源:雪倫情報局)   ▲如何用綠豆做出好吃的「綠豆椪內餡」?5步驟動手試試看!(圖片來源:《節氣食堂》)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有鹿文化

    2023/04/29 11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