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寫錯剁手指!到底是「爌」肉飯還是「焢」肉飯?兩個都錯正確要「這樣寫」
台灣人心中最愛的小吃排行榜,一定有「炕肉飯」!等等,不要以為小編寫錯字,你沒看錯,街頭巷尾的招牌和網路搜尋都是「爌」肉飯或「焢」肉飯,但是專家從歷史考據說明,其實真正的寫法應該是「炕」肉飯才對。不相信?快跟著《食尚玩家》一起看下去。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
「爌」VS「焢」哪個才對
桃園市龜山區有家「台北永康豬腳.爌肉專賣店」,嘗到CP值高,可以吃粗飽的「爌肉」飯餐廳;此外,桃園區大廟一帶也是美食的一級戰區,有家連招牌都沒有的店「焢肉胡」,營業時間早上5:30起賣完為止,但經常早上8、9點就賣完了。美食令人愉悅,但就是這個「爌」或「焢」字要說它一說,因為每遇美食評論家,大家忍不住都會拿台灣美食錯字來勘誤一番。
▲「炕肉飯」是台灣經典小吃,熱騰騰的白飯上鋪上1整塊滷得油亮Q軟的豬五花,讓人吃了1口就再也停不下來。(圖片來源:《桃仔園,漫步遊》)
原來兩個字都是錯的
寫成「爌」肉飯或「焢」肉飯都是不對的,根據教育部《台灣閩南語常用字典》應作「炕肉飯」。至於「爌」這個字,按《康熙字典》解釋,大抵就是「光明」之意,讀成kuàng(注音:ㄎㄨㄤˋ)或 huǎng (注音:ㄏㄨㄤˇ),用華語念就知道不對勁了,所以爌肉飯就會被誤解成「大放光明」的飯,這哪是我當下吃到的那碗飯,難道是廣告不實?
▲美味的炕肉飯是台灣人最愛的小吃之一。(圖片來源:大手牽小手玩樂趣)
看更多:焢肉飯別只吃阿泉!市場老店3菜1湯僅90元,4.3好評連「大胃王千千」也推薦
正確應寫「炕肉飯」
「焢」這個字,也是根據《康熙字典》的解釋,曰:「呼公切,音烘。火氣貌。」讀成hōng(注音:ㄏㄨㄥ),那好好一碗飯,吃了難道會火氣大嗎?「炕」這個字語出《詩經.小雅.瓠葉》「有兔斯首,燔之炙之」句下,毛亨傳曰:「炕火曰炙。」孔穎達正義:「炕,舉也。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。」照注釋來看,好像變成了串燒,《維基百科》是廣大網民所編寫,條目被定名為「炕肉飯」:所謂的炕肉是指將大塊豬五花肉(彰化採用豬後腿肉)以醬油、糖及香料等材料,用小火煮至熟軟滷製而成的肉;其他部位的豬肉塊則有其他名稱(腿庫飯、腿仁飯等)。
▲所謂的炕肉是指將大塊豬五花肉以醬油、糖及香料等材料,用小火煮至熟軟滷製而成的肉。(圖片來源:大手牽小手玩樂趣)
「爌」和「焢」已使用成習慣
「炕肉」兩字在台灣的運用,從中研院蒐藏的《黄旺成先生日記》裡,早在1929年6月1日就有這樣的記載:「八時半抵竹步歸,家無一人在,似上帝宮看戲去,乃自炒粥,適有『炕肉』,吃了一飽……。」其餘諸如「炕窰」、「炕蕃薯」等字詞也經常出現。再者,1943年王瑞成長期在《民俗台灣》以本名或「川原瑞成」發表的文章裡就使用了「炕」字,形容比「滷」字更長時間的烹肉方法。是「炕肉飯」而不是「爌肉飯」或「焢肉飯」這個議題討論很多了,不過在網路裡搜尋「炕肉飯」的數量,當然比前兩者少很多。
那些被誤會很多年的小吃
我是比較贊同正名的一派,因為把滷肉飯寫成「魯肉飯」,明明是台灣國飯,卻平白送給山東去了;明明是漢藥四臣湯,卻變成四神湯;明明是「煠寡麵」,卻成沒腦袋的「傻瓜麵」;明明是「摵仔麵」卻成了「切仔麵」,動作天南地北,完全弄擰了原味……。台灣要成美食王國,那就得先建立自己的飲食文化,在這過程裡,錯字一大堆,那自然就名不正,則言不順;言不順則事不成了。
▲「滷肉飯」也是常常被寫錯字的小吃,有時會被寫成「魯肉飯」,就連米其林也曾經真的誤會,以為「滷肉飯」來自山東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【做好防疫 請佩戴口罩勤洗手】
你的美食探訪、旅遊規畫最佳指南!網羅節目介紹美食以及嚴選商品,手指點點輕鬆就能買蒐羅全台最好康優惠券報你知,隨時掌握最新的吃喝玩樂消費資訊。<< 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