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鹽」可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物質之一,不僅人體需要鹽分才能存活,鹽在東西方的宗教裡,也都有驅邪、防腐、避凶之意,是與邪惡對抗的化身。在台灣民俗中,鹽也是宗教儀式、祭祀不可缺少的角色;趕快來看看鹽有哪些民俗的用途和禁忌吧!食尚旅宿大賞投票去!週週抽住宿券
鹽在宗教經典中的詮釋
《聖經》〈馬太福音5:13〉說:「你們是世上的鹽。鹽若失了味,怎能叫它再鹹呢?以後無用,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。」〈利未記2:13〉提到:「凡獻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;在素祭中,不可缺少你與上帝立約的鹽。一切的供物都要加鹽獻上。」〈馬可福音9:50〉中提到:「鹽本是好的,若失了鹹味,你們怎能用它調味呢?你們中間要有鹽,彼此和睦。」這些聖經中的語句,是以鹽在日常生活中的防腐、調味等功能, 來對應比喻立誓約、和睦人際等意涵。而在回教與猶太教中,除了相信鹽可以防衛惡魔之眼,也會用鹽來封住契約,表示約誓不會也不能腐壞或被改變。
▲「鹽」在西方宗教中也常常被提及,回教與猶太教相信鹽可以防衛惡魔之眼,基督教以鹽比喻立誓約、和睦人際等意涵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看更多:吃「鹽」就能看出身體健康?愛吃重鹹的人當心,代表體內恐出現「這情況」
台灣信仰以鹽驅除邪氣
在台灣的信仰與民間習俗中,鹽有2種常見的使用情境:撒鹽米除煞與過火鋪鹽。通常邪祟之氣較重時,道長或法師會在儀式中拋撒白鹽與白米,而且一定要使用日晒粗鹽才有效。若以民俗意義來解釋,白鹽與白米都是日晒而來,飽滿吸收天地陽剛正氣,恰好可以對比暗黑邪祟穢氣,達到正邪/陰陽/黑白平衡;若以科學角度來看,鹽在空氣中會吸收水氣,改變(或稱淨化)空間的溫度與磁場,達到對人體較為舒適的乾濕平衡狀態。
▲台南鯤鯓王平安鹽祭典,請道長誦經敕鹽。(圖片來源:《鹽選島滋味》)
過火儀式灑粗鹽見證神威
而過火儀式,通常是燃燒相思木到一定程度後大量鋪撒1層粗鹽,讓信徒脫鞋打赤腳,抬著神轎、抱著神明快速從火堆上跑過,見證神威顯赫、祈求合境平安。從民俗來說,粗鹽在這過火儀式中有著淨化火堆的意涵;但從物理科學現象來理解,其實是讓鹽裡的水分被蒸發來瞬間降溫,而厚厚1層的粗鹽,也隔絕腳底與高溫的木材餘燼直接接觸,避免被燙傷。
鹽在日本的習俗、用處
台灣民間在拜天公、宴王祭祀、神明祝壽時,會準備「薑、紅豆、鹽、糖」4樣供品,分別代表「山、珍、海、味」,意味信徒的誠意與供品澎派;布農族許多禁忌之一,是在家人過世的5天守喪期內不能吃糖、鹽、辣椒及花生。日本也有許多鹽的習俗,如相撲選手在比賽前,要先撒鹽祈福;在不受歡迎的客人離開後,於房子四周撒鹽去除穢氣;或者於門口玄關置放1小碟塑成圓錐形的鹽,稱作「盛り塩」,有著帶來好運,去除厄運的意思。
▲敬獻4款「薑、紅豆、鹽、糖」(圖由右至左),分別代表「山、珍、海、味」。(圖片來源:《鹽選島滋味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