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在過年期間,吃過宮廟免費提供的「平安粥」嗎?對宜蘭人來說,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,更可以說是「宜蘭人的浪漫」,也是宜蘭過年限定的特別活動!宜蘭上百家宮廟每到新春期間,都會提供免費的平安粥,而且各宮廟都有自己的祕方,口味素、葷、鹹、甜通通有,更有民眾把「吃平安粥」當成1種行程,霸氣包車全部吃透透;現在網路上每年春節,都可以查到宜蘭宮廟的「平安粥」地圖~就讓在地人來告訴你,關於「平安粥」的背後情懷吧。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
外地人說起宜蘭人的性格,不外乎外冷內熱、生性節儉,又愛辦流水席。我覺得,這是不了解蘭陽人的緣故。其實宜蘭鄉親只是比較重視傳統,這一點, 從每年過年廟宇請吃的平安粥就可以看得出來了。
宜蘭人春節必吃「平安粥」
一開始回到家鄉過年,年初一到村子口的廟宇拜拜、安太歲、求平安時,時不時都會遇到左鄰右舍、親朋好友。一路上,三嬸婆、五叔公親切招呼著:「呷平安粥喔!呷平安。」當時心想:村裡的三官宮真費心,大過年不但煮粥請大家吃,喝完粥還有免費的黑糖薑茶可以飲。後來,孩子進了學校,跟地方媽媽們熟稔活絡之後,才發現媽媽們過年期間,居然都會揪團,到縣內各廟宇吃平安粥。她們心裡各有1本美食米其林:「那個XX宮的平安粥好好吃、靠海的XX廟的粥裡會加海鮮耶、XX寺今年煮的比去年美味……。」這才知道全宜蘭居然有1、2百間宮廟,都會在過年期間,提供平安粥,讓上門祈福的信眾吃平安。
▲每年宜蘭上百間宮廟都會在新春期間提供免費「平安粥」供走春的民眾食用,網路上甚至還有平安粥地圖(圖),宜蘭縣政府官網也能查詢相關資訊。(圖片來源:尼克玩食大探險)
看更多:呼叫宜蘭人!當地原來盛產「這水果」,擰乾放入白砂糖變在地人「甜點聖品」
各間宮廟都有自家祕方
這些粥口味繁多,有素粥、葷粥、甜粥、加湯圓、加海味……,每一間寺廟都有不同的煮粥祕方,有的會把飯先煮好,再另煮湯料,湯料煮好之後勾芡, 要出餐時,把飯加到勾了芡的湯料裡,就是1鍋料豐味美的鹹粥。這個方法真的很聰明呢!因為粥煮好後,放久了會愈來愈稠厚,慢慢失去原有美味。大量煮粥的時候,採用分開處理方式,可以避開這個風險。不得不說,這些幫寺廟做義工的信眾們真的很用心!
▲圖為宜蘭「利澤簡永安宮」在新春期間提供平安粥的排隊人潮,陸續上門來拜拜、吃平安粥的人還真不少。(圖片來源:小不點看世界)
隨粥上桌還有地方媽媽小菜
跟著地方媽媽吃遍宮廟後,我對花樣百出的鹹粥越發喜歡。最神奇的是,隨粥上桌的還有許多樣配菜:自醃酸菜、宜蘭黃蘿蔔乾、豆腐乳、醬油漬小黃瓜、醃辣泡菜、醃大頭菜、濕式發酵黑豆豉……,每一樣都是來自不同家庭的手作,來自每一位村民的誠意,每一味都是智慧的結晶,堪稱發酵、醃漬、釀造大集合。偶然有一次,在村子裡的三官宮平安粥席上,吃到一味酸菜非常可口,完全呈現自然發酵的酸香,又有與眾不同的香氣,忍不住立馬請教起同桌的婆婆媽媽們。婆媽們教授的酸菜醃法很簡單,但與傳統醃漬法略有不同,原來是1位很有實驗精神的嬸婆,在傳統技法上,再添一筆創意的神來之作,完全吻合我愛創新搞怪的癖好。
平安粥串起宜蘭人情味
每一年,我都很期待著年節到來,尤其廟裡初一到初五的平安粥,還有充滿競技味道的多樣小菜,因為村裡的釀造達人,都會在這一年一度的平安粥大會上大展身手。也讓我想起旅日的短暫時光,每逢元旦造訪寺廟,廟方都會提供免費的甘酒,一樣是溫暖人心的食物,一樣是發酵後的美味。現代人說起古法、傳統,總有一種懷舊卻又有不太想靠近的距離感。就像吃淡不吃鹹,講求吃原形食物,不吃加工品,連帶將充滿活菌的傳統釀造食物拒之門外,卻另掏腰包購買益生菌膠囊。飲食與保健似乎擺盪在生技食品與傳統發酵間難以平衡。
其實傳統與科技沒有孰好孰壞的二分價值判斷。現代人的生活已然飛躍到了以往不敢想像的境界,記得有句廣告詞是這麼說的:「世界愈快,心則慢。」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,在台灣宜蘭的1個小村莊,1間小寺廟和1碗平安粥中,我看到了世界的快,但心可以慢。
來醃好菌多酸菜食譜:
材料:芥菜1公斤、鹽20克 、水1公升(鹽度不要超過2%)、養樂多2罐工具:竹篩、重物(石頭)
▲「好菌多酸菜」完全呈現自然發酵的酸香,又有與眾不同的香氣。(圖片來源:《田野裡的古早味》)
作法:
01. 先將芥菜葉1片1片分開,洗淨後,置於竹篩上風乾1日。
02. 在容器中放入少許鹽(鹽度不要超過2%),真的只要少少的鹽,才能讓酸菜變酸喔!
03. 把風乾的芥菜完全浸在薄鹽水中,不可露出水面,否則接觸到空氣會發霉。
04. 加入祕密武器養樂多,養樂多會促進發酵速度,並增加風味。
05. 為了保證芥菜不接觸空氣,上方可以蓋上耐酸的厚塑膠布(也可以省略),再用1個重石壓住,確保菜葉不會浮出水面。醃約15~20天,視當時的氣溫而定。溫度較高則醃製的速度較快,反之亦然。溫度不變,醃製時間愈長,酸度愈高,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控制。
▲醃好菌多酸菜需準備食材芥菜1公斤。(圖片來源:《田野裡的古早味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