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客聽到這個「台灣小吃」的名字都傻眼了!這樣小吃就是台南有名的「棺材板」。一般來說在華人的文化社會裡,「棺材」是個觸霉頭的東西,並非會隨便說出口或大大方方談論的話題;然而台灣卻以棺材命名小吃,第一次聽到都讓陸客覺得怕怕。但是吃了棺材板之後,他們卻突然發現了1個新天地~快來看看台灣的棺材板,如何收服陸客的心吧!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
2017年北京的冬天並不比往年寒冷,彷彿也沒有特別蕭瑟。沒能撐過12月的最後幾日,我外公的生命之燈在燃燒了96年後,緩緩地熄滅了。其實媽媽、舅舅、哥哥和我都有心理準備,那年很多時候和外公說話,說不了幾句,大部分時間他都陷入沉默,終日望向窗外或者屋內不特定的某一個點,長久的停駐。我能夠感覺到生命和活力正從這個肌體上剝蝕而去,除了平靜地面對,我們並不能做什麼。
「棺材」在文化中的隱晦
隨著年齒日長,加上學佛,我對生死看重而不恐懼。棺材在中國,一般不輕易見人的,但往往心照不宣,暗自準備。因為傳統的中國人,最終的結局要不是「城外1個土饅頭」,要不就是「三長兩短」——棺材的兩個側面加個底,是「三長」,兩頭兩塊木板是「兩短」。所以,棺材要不是個分離之兆,就是個無法回頭的悲壯——所謂馬革裹屍、抬棺上陣。
看更多:台灣哪種小吃過譽?蚵嗲、阿給入列,最多網友點名「它」:最雷沒有之一
「棺材板」據傳是他發明的
看淡生死,會有真正的力量,而喜歡食物,才能感恩它賦予的溫暖。以前吃肉的時候,台灣的棺材板是我非常喜歡的食物。台灣的棺材板是誰發明的,不得而知,不過據說改良定型的創始人是許一六先生。什麼食品形狀最像棺材呢?厚片吐司。要做棺材板,需要先硬化麵包,一般是烤硬,也可以全部炸成金黃色。
▲「棺材板」是台灣特有的小吃,由於以厚片吐司當底並加入餡料,取其外形而命名「棺材板」,乍聽之下會嚇壞不少陸客或觀光客。(圖片來源:猴屁的異想世界)
▲棺材板創始店,是位於台南中正路俗稱沙卡里巴的康樂市場內的「盛場老赤嵌」店,這家開業超過80年的老店,現在仍是許多觀光客的最愛。(圖片來源:猴屁的異想世界)
台灣南北棺材板加料大不同
不同做法的棺材板有薄有厚,薄的就用刀割開一面做蓋,厚的就挖空內裡,總之,變成1個方形或長方形容器。台北一帶喜歡填入牛奶麵糊、雞肉、馬鈴薯、青豆仁、蝦仁、花枝等;台南一帶往往裝入由雞肝、雞腎、雞肉、豌豆、馬鈴薯、紅蘿蔔、地瓜粉、墨魚和蝦仁等精心烹製的餡料,餡料也要用高湯煮成並用牛奶糊勾芡。最後將挖去的麵包皮蓋上,因其外形很像棺材,就得名為「棺材板」。吃棺材板一定要趁熱,金黃的外皮散發穀物的醇香,裡面爽滑的肉餡和花枝彈牙柔韌,白稠的醬汁不時升起濃郁的香氣,味道是鹹中帶甜,奶香撲鼻,真的是匠心獨運的1道美食。
▲台灣各種「棺材板」的創意吃法也是花樣百出,花蓮東大門夜市的「法式官財板」發展出剝皮辣椒、蜜汁燻雞(圖)等口味的棺材板。(圖片來源:Leona fun lif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