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出出版/大雁出版基地

好評收藏中
上述資訊僅供參考,以店家景點實際內容為準
相關報導
  • 日本人都這樣吃!居酒屋4道必點下酒菜,其中「這道菜」台灣也很流行

    【透過APP搖一搖功能,進入此頁面,恭喜你獲得抽獎資格囉】活動時間為2024/5/18-5/19。獎品、辦法見文末。得獎名單將於2024/5/30此頁公告,並以e-mail通知得獎者。   下班後或週末,是不是都很想跟好友一起來喝點東西、聊聊天?日式居酒屋應該是很多人最愛的去處!面對琳瑯滿目的菜單,點什麼最對味?《食尚玩家》這就列出「日本最經典」4道下酒菜,這其中竟然也有台灣很愛吃的關東煮~下次去居酒屋,點這些老闆絕對跟你比讚啦!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   文章目錄 01 烤雞肉串 02 竹莢魚泥 03 燉煮牛雜 04 關東煮 選書介紹   日本料理重視食材原本的滋味與季節感,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無形文化資產,高湯的鮮味也是其中1項特徵。基本菜色是3菜1湯,啤酒的消費量是全球第二,除了燒酎與日本酒之外,Highball也很受歡迎。   日本4道經典下酒菜: 01. 烤雞肉串  有鹽燒、醬燒2種口味 特徵:日本人下意識想要吃的經典下酒菜,醬燒、鹽燒隨自己喜好 適合的酒:啤酒、燒酎、日本酒、威士忌 主要食材:雞肉與內臟、主要調味料、鹽   ▲「烤雞肉串」特徵是有2種口味,分別是只在燒烤前撒鹽的「鹽燒」,與先沾甜鹹醬汁再燒烤的「醬燒」。(圖片來源:《世界下酒菜圖鑑》)   這道料理的做法是以竹籤串起雞肉(包含內臟與絞肉)燒烤,是庶民熟悉的滋味。特徵是有2種口味,分別是只在燒烤前撒鹽的「鹽燒」,與先沾甜鹹醬汁再燒烤的「醬燒」,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,吃的時候也可以搭配辣味噌或辣椒粉。日本從古代就開始吃鳥類,但像這樣以竹籤串起吃是江戶時代的事情,據說當時吃的是麻雀與雉雞。到了明治時代,路上開始能夠看見烤雞肉串的攤販。1955年左右,肉雞登場之後,烤雞肉串一口氣變得大眾化,成為普遍的料理。   02. 竹筴魚泥  以新鮮、迅速為賣點 特徵:竹筴魚與味噌及佐料剁成泥,日本代表性的典型漁夫料理 適合的酒:啤酒、日本酒、白酒、蘭姆酒 主要食材:竹筴魚、蔥、紫蘇、薑、茗荷 主要調味料:味噌、日本酒   ▲「竹筴魚泥」這道下酒菜以新鮮、豪邁、迅速為賣點。(圖片來源:《世界下酒菜圖鑑》)   做法是先將竹莢魚剖成3片,加上調味用的味噌、日本酒與蔥、紫蘇、茗荷等,直接以菜刀在砧板上剁出黏性,是1道以新鮮、豪邁、迅速為賣點的典型漁夫料理。有些地區除了竹莢魚之外,也會使用青魚。發源自千葉縣房總半島的漁夫料理,之所以使用味噌而非醬油,是因為即使漁船搖晃,味噌也不會灑出來。料理日文名稱取「舔、嘗」(nameru)的諧音,有一說是好吃到想把盤子舔乾淨,也有人說來自表現舌頭觸感滑順的「嘗」的變音。   看更多:日本「這裡」吃得到鹹豆漿、豆花!百年老屋餐廳「飄台味」,資深旅日達人激推   03. 燉煮牛雜  牛雜柔軟與鮮甜是關鍵 特徵:酒鬼的冬季經典下酒菜,關鍵在於牛雜的柔軟與鮮甜 適合的酒:啤酒、日本酒、燒酎 主要食材:內臟、蒟蒻、蔥、薑 主要調味料:醬油、味噌   ▲「燉煮牛雜」是日本冬季的經典下酒菜,牛雜的柔軟和鮮甜是品嘗關鍵。(圖片來源:《世界下酒菜圖鑑》)   做法是先將豬肉燙過,將牛小腸與薑一起煮到沒有臭味,再加入紅蘿蔔、白蘿蔔、牛蒡等根莖類蔬菜與蒟蒻、豆腐等食材,最後以醬油及味噌調味。但食材、口味因時期與地區而異,一般在裝盤時,會再加入可以除臭的大蔥。牛雜的名稱來自「臟物」(zoumotsu)的「物」。日本從7世紀左右就開始吃臟物,當時的吃法是用鹽醃漬。燉煮牛雜則源自於明治時代,最早是以竹籤串著,放進醬油與味噌調成的滷汁燉煮。到了明治中期,攤販與專賣店也增加,戰後就成了經典下酒菜。   04. 關東煮  台灣人最熟悉日料 特徵:日本代表性的清爽燉煮料理,食材吸附了湯頭的味道 適合的酒:啤酒、日本酒、燒酎 主要食材:白蘿蔔、魚板、竹輪、油豆腐、水煮蛋、蒟蒻絲、蒟蒻塊、馬鈴薯、炸豆腐丸子、牛筋 主要調味料:醬油、鹽   ▲「關東煮」是日本代表性的清爽燉煮料理,食材吸附了湯頭的味道。(圖片來源:《世界下酒菜圖鑑》)   關東煮一般使用柴魚片與昆布萃取出的湯頭與醬油等調味,並加入白蘿蔔、魚板、竹輪等材料燉煮。其起源是豆腐料理「田樂」,後來被稱為「黑輪」(oden),現在的形態發祥於關東,因此傳到關西後就被稱為「關東煮」。關於關東煮登場的時期有2種說法,一種認為,醬油口味的燉煮關東煮在江戶後期就已經出現,另一種則認為這種湯湯水水的關東煮要到明治時期才登場。無論如何,關東煮在大正時期(20世紀初)傳到關西之後發展成新的形態,而後重新傳回關東直到今天。   【未成年禁止飲酒,禁止酒駕】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日出出版/大雁出版基地     食尚APP搖一搖送:書籍乙本 活動日期:2024/4/20-4/21 活動辦法:下載食尚玩家APP,登入/註冊TVBS會員,於首頁左上角參加搖一搖活動,進入文章頁面,即獲得抽獎資格參加抽獎! 活動獎項:《世界下酒菜圖鑑》乙本,共抽2名。 中獎公布:得獎名單將於5/30公告於食尚玩家APP及食尚玩家官網,並另外以e-mail通知得獎者。得獎者須在信件發出後1週內回覆得獎通知信,並提供得獎者姓名、電話、地址等,沒有在時限內回覆者視同放棄得獎資格。 注意事項:本活動獎項寄送地區僅限台灣本島。本公司保有隨時調整本活動辦法之最終解釋及取消、終止、更改等相關權利,若有變更活動辦法,將公布食尚玩家官網及APP,以當時最新活動公布之活動辦法為準。在此活動中Apple不是贊助者,也未以任何形式參與活動。

    2024/05/17 06:30
  • 長輩愛但其實不好吃?網友票選5大「老人零食」,豬耳朵、冬瓜糖你吃過幾種

    網路上曾經掀起討論,問問哪些零食是大家心目中「明明不好吃,但長輩卻很愛」的選項。沒想到網友所列的名單出來時,不難發現這其中也有很多我們從小吃到大或年節一定會見到的零食,但名字卻叫不出來!這些被網友戲稱為「老人零食」的名單到底有哪些?快跟《食尚玩家》一起看下去吧~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   在臉書看到不少人轉傳1則圖片訊息,標題大概是「長輩很愛,但其實不好吃的零食」。我記得圖片列舉出來的有沙琪瑪、麻粩、豬耳朵、薑糖、生仁與冬瓜糖。提到網路列舉的老人零食,不曉得我這樣的輩分算不算老人,對這些零食,我倒是有不同看法,嚴格說起來也不算是看法,而是對於味道的記憶反芻而已。   01. 沙琪瑪:有人叫「麵粉酥」 關於沙琪瑪,我家的說法是台語發音的「麵粉酥」,通常是在台南傳統訂婚六塊大餅才吃得到的點心。相較於其他漢餅如鳳梨酥、綠豆椪、烏豆沙、魯肉餅等古老口味,麵粉酥跟蛋糕就相對時髦,高級一點的麵粉酥還會摻葡萄乾,至於那個蛋糕,不是鬆軟口感,而是有點濕潤。大概到了大學北上生活之後,才知道麵粉酥有另一種說法叫做沙琪瑪,而且進化到單片小包裝。小時候吃訂婚大餅的麵粉酥,往往手一捏就碎開,還有點黏手,最後要用黏黏的手指把掉落在桌面的碎片沾起來,再塞進嘴巴裡,這是吃麵粉酥或大塊沙琪瑪的重要工夫。   ▲沙琪瑪,台語發音的「麵粉酥」,通常是在台南傳統訂婚六塊大餅才吃得到的點心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看更多:台南人站出來!觀光客才喝牛肉湯?在地人更愛的「隱藏版湯頭」曝光   02. 麻粩:很常上供桌 至於麻粩,家裡大概都沿用台南將軍北埔阿嬤的台語說法「麻米粩」,最初印象應該跟拜拜有關係。喜歡吃麻粩是長大之後的事,我對傳統的白芝麻與米香麻粩比較沒興趣,但是對於裹了厚厚一層花生粉與花生碎粒的花生麻粩十分熱愛,如果有杏仁麻粩那更是非入手不可。最愛的是基隆廟口的麻粩,淡水中正路老街的麻粩也在必吃名單中。麻粩也不是沒有缺點,很容易一口接一口,一個接一個,結果就是熱量爆表,我對麻粩真的毫無抵抗之力,如果喜歡吃麻粩就被定義為老人也沒關係,完全沒意見,心甘情願。   ▲麻粩口味非常多元,花生麻粩、杏仁麻粩,香酥外皮咬下去脆裂的聲音,讓人一口接一口。(圖片來源:莎笠,小日子)   03. 豬耳朵:原來就是「露螺阿餅」 至於那個硬硬口感的豬耳朵,從小到大都說那是「露螺阿餅」,台語的露螺(lōo-lê)是蝸牛的意思,可能是因為餅乾的螺旋紋路類似蝸牛的背,這種餅乾很硬,對於剛長牙的小孩來說,是可以慢慢啃的口水餅。我住進大學宿舍被北部同學問說要不要吃豬耳朵時,以為是滷味攤那種切成薄片的豬耳朵,沒想到拿出來的竟然是「露螺阿餅」,好大的文化衝擊。不管是豬耳朵還是露螺阿餅,小片的可以直接入口,大片的可以順著螺旋紋路掰開,小時候就察覺母親超會掰露螺阿餅,斷面一氣呵成,完全不會落下餅屑。這種餅乾在入口瞬間並沒有特別的味道,可是慢慢咀嚼,會有低調的香氣跑出來,可是吃多了,隔天會感覺嘴巴很痠,是露螺阿餅的最大副作用。   ▲「豬耳朵」入口瞬間並沒有特別的味道,可是慢慢咀嚼,會有低調的香氣跑出來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04. 生仁:過年一定吃的紅白花生 生仁不管是名稱還是造型都充滿謎,而且只有過年才出現,重點當然是裡面那顆花生,雖然有紅白兩色,但是小孩都喜歡搶紅色的生仁,最後用來招待客人的糖果盒,往往靠白色生仁撐場。生仁的重點不在好吃與否,而是討喜,小孩畢竟還是喜歡過年,生仁與寸棗之類的春節應景零食,很容易跟童年期待過年的心境劃上等號,只是往後的世代,或許沒有過年吃生仁寸棗的習慣了。   05. 冬瓜糖:甜到牙齒都軟了 我與薑糖倒是沒有什麼交往,比較深刻的印象就是爸媽去遊覽回來,總是像變魔術一樣,從行李或口袋掏出薑糖,單顆包裝的,或是整包整罐的,而那些薑糖常常在家裡四處滾來滾去,到最後好像也沒被吃掉,到底去了什麼地方,成為謎。至於冬瓜糖,我真的沒辦法,可能是怕甜,冬瓜糖又超級甜,有過咬下冬瓜糖瞬間,感覺牙齒都癱軟了,應該是心理作用,勉強不來。   不同世代,面臨年華老去的機會均等,譬如我的外甥女,說她最懷念的零嘴是菜脯餅跟鱈魚香絲,等到她成為長輩時,菜脯餅跟鱈魚香絲說不定就成為老人零食了。   ▲生仁(左)、寸棗(中)、冬瓜糖(右)是過年時絕對不會少的古早味零食三劍客,台灣人絕對是從小吃到大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▲薑糖有單顆包裝或整罐包裝,喜歡的人就喜歡得不得了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日出出版/大雁出版基地

    2023/04/20 10:31
  • 台南人站出來!觀光客才喝牛肉湯?在地人更愛的「隱藏版湯頭」曝光

    去台南喝什麼湯?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回答:牛肉湯啊!但是呢,在地台南人們卻告訴你,其實比起牛肉湯,在地人更喜歡的「隱藏版湯頭」是喝這個湯!到底是什麼神奇的美味?趕快跟著《食尚玩家》一起看下去~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   牛肉湯在台南的傳奇 關於台南人早餐吃牛肉湯這個傳聞,已經變成外地觀光客與本地台南人不斷爭辯的話題。在我的父系家族,起碼在台南生活超過五代以上的吃食經驗裡,沒有牛肉湯這個選項。最早來到台灣的開基祖據說是養蚵,後來約莫都是務農,到了阿公這一輩才兼做總鋪師的採買跑腿,到了父親這一代,就投入紡織業。但無論如何,牛是犁田的重要伙伴,如同家人一樣的關係,聽說戰時跑美軍轟炸的空襲警報時,連家裡耕田的牛都要照顧到。不要說牛肉湯了,如果敢在長輩面前提到吃牛肉,大概會被拿竹掃把追著打吧!   ▲不論真正的台南人早餐喝不喝牛肉湯,這道小吃已經是台南的代表美食之一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看更多:第1名不是台南!年度「10大美食之都」排行出爐,這城市憑藉種類多元奪冠   台南人或許更愛鮮魚湯 早餐吃牛肉湯的習慣,最早或許侷限於城內小範圍,再因為美食旅遊導覽的推波助瀾,好像成為觀光客必吃。除了牛肉湯,還有虱目魚粥,但是觀光客很認命排隊的名店,多數台南人可能都沒吃過。因為對台南人來說,虱目魚粥有很強的地域性,大家還是習慣吃住家附近的虱目魚粥,不必排隊,生意適度,可以堅持下去,就有感情。而且說真的,上班上學都很匆促,早餐店或便利商店的飲料三明治組合,說不定還比較普遍。比起牛肉湯,台南人或許更常吃鮮魚湯。   ▲除了牛肉湯,「虱目魚粥」也是觀光客訪台南必吃美食,甚至甘願排起長長的隊伍,但台南人的虱目魚粥口袋名單,常常是離家不遠的那家店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台南人吃魚功力好 以我在台南與台北兩地生活的觀察看來,台南人喜歡吃鮮魚湯的程度,真是完勝台北人。應該是台南養殖魚塭多,吃魚的嘴也很叼,「蹭魚刺」的功夫都不錯。在傳統的「飯桌仔」用餐,不管是肉燥飯還是「白飯攪鹹」,配上小碟子分量的青菜、筍絲、香腸、滷蛋、滷丸、白菜滷、虱目魚頭,或來一尾鹹水吳郭魚,最後總要搭配魚皮湯魚肚湯或是魚丸湯收尾。也有很多主打鮮魚湯的小店,也不只賣魚湯,其他品項琳瑯滿目,寫滿一整面牆,甚至還有熟客才知道的隱藏版。但點菜習慣還是先決定魚湯,到底選魚肉還是魚頭,薑絲清湯還是味噌,決定了魚湯之後,再考慮飯和配菜。吃魚湯配飯菜,或是魚湯外加1碗蒜頭醬油乾拌麵線,是很庶民的3餐選項。   ▲也許是台南養殖魚塭多,台南人吃魚的嘴也很叼,「蹭魚刺」的功夫更不錯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每家魚湯都有獨門工夫 常做魚料理的人都知道,最新鮮的魚才有辦法煮湯或清蒸,因此做魚湯生意的,第一重要就是魚要夠新鮮,開店之前,老闆要花時間把魚肉切成恰好的薄片,魚頭也要處理成筷子容易夾取的大小,魚骨就先放進大鍋熬煮當湯底。切好的魚片魚塊整齊排在鋪滿碎冰塊的透明冰櫃裡,每家魚湯有每家堅持的工夫,那些鮮魚片或魚頭擺在碎冰上面,就是一種戰力宣告,猶如自信的總教練交出先發名單一樣驕傲。   魚頭湯比魚肉湯貴 鮮魚湯都是現點現做,單柄鍋,舀1杓魚骨熬出來的湯底,開大火,趁著沸騰的那幾秒,快速放下魚片或魚頭切塊,大杓子拌個一兩下,以鹽巴、薑絲、米酒調味,或快速拌入味噌,隨即熄火裝碗。快煮的魚肉口感最好,湯也夠鮮,完全吃不出腥味,只有魚的鮮甜。台南人嗜吃魚頭,因為有軟嫩的膠質與鰓邊肉跟魚眼睛,有些賣鮮魚湯的菜單裡,魚頭湯甚至比魚肉湯還要貴一點點。   ▲台南人嗜吃魚頭,因為有軟嫩的膠質與鰓邊肉跟魚眼睛,魚頭湯甚至比魚肉湯(圖)還要貴一點點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   被低估的鮮魚湯戰力 很多賣魚湯的店家沒有冷氣空調,冬天還好,夏天要是超過30幾度的正午,老闆就那樣站在熱鍋前面烹煮,客人也坐在沒有空調的店內或騎樓喝熱騰騰的魚湯,完全地硬碰硬。比起牛肉湯,我覺得鮮魚湯在台南飲食版圖的密度更高,而且是被觀光客低估的隱藏版戰力。到台南散步、睡午覺之外,去街邊小店吃鮮魚湯配碗白飯,也是很在地的台南味啊!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日出出版/大雁出版基地

    2023/04/17 11:28
  • 法式甜點大驚奇!還在馬卡龍、達克瓦茲分不清?宮女代打上陣發明「瑪德蓮」

    說到法式甜點,你吃過幾樣?有馬卡龍、瑪德蓮、達克瓦茲等林林總總,就算沒吃過也一定聽過,但你會不會好奇,這些甜點的背後有哪些驚人的冷知識?比如很多人馬卡龍、達克瓦茲傻傻分不清楚?瑪德蓮的發明竟然是因為「廚師吵架」?快跟著《食尚玩家》一起來探祕吧!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   01. 馬卡龍  據說可能是混血甜點 聽說馬卡龍最初於8世紀時在義大利出現,1533年義大利的凱薩琳.德.梅迪奇,嫁給了法國國王亨利二世,許多廚師因此跟隨著她遷移,而把馬卡龍帶進了法國。也有一說是在此之前,法國便已有馬卡龍的存在了。在法國的其他地方也有馬卡龍,這些馬卡龍如今都還維持著跟當初誕生時差不多的樣貌,但巴黎的馬卡龍卻隨著時代變遷,變得更加精緻,從原本只有1塊的馬卡龍變成2塊,再加上夾心的奶餡。如今的巴黎馬卡龍也被稱為「柔滑馬卡龍」,表面平滑有光澤,上了顏色的馬卡龍中間夾上奶餡或果醬。含有氣泡的馬卡龍麵糊,要等表面乾燥後才能烘烤,其特色就是周圍會有1圈裙邊。華麗的馬卡龍就像是時髦的代名詞,如今就連鄉村地方也能輕鬆找到它的身影。   ▲巴黎馬卡龍也被稱為「柔滑馬卡龍」,表面平滑有光澤,在色彩繽紛的馬卡龍中間夾上奶餡或果醬。(圖片來源:《法國鄉土甜點的經典本色》)   ▲放於甜點店門口的裝飾馬卡龍塔。(圖片來源:《法國鄉土甜點的經典本色》)   看更多:馬卡龍其實是鄉土料理?7款「少女酥胸」你吃過幾種:甜甜圈造型、皇后祕方   02. 瑪德蓮  小宮女「廚房救援」大受歡迎 瑪德蓮最知名的1種說法,是在1750年左右誕生於洛林公爵史坦尼斯拉斯一世,位於科梅爾西的城堡裡。在忙碌地準備接待客人的宮廷廚房裡發生了爭吵,甜點師因此負氣離開,慌亂之中女僕瑪德蓮.保羅米耶代打上場,端出了1款甜點,沒想到大大受到讚賞,因此用瑪德蓮的名字為這道點心命名。當時仍為鄉村城市的科梅爾西,對瑪德蓮的需求還不高;到了1852年,由於巴黎到史特拉斯堡之間的鐵路開通,科梅爾西也因此有了火車站,對瑪德蓮的需求也增加許多。用孚日山脈的冷杉樹所製作的木盒來裝瑪德蓮,為形象大大加分,因此縣政府頒布法令允許車站販賣,從此變成大受歡迎的伴手禮。   ▲1場宮廷廚房爭吵、1個小宮女代打上陣,誕生出人人耳熟能詳又知名的甜點「瑪德蓮」。(圖片來源:《法國鄉土甜點的經典本色》)   ▲位於法國科梅爾西的瑪德蓮專賣店,也是遊客購買伴手禮必去的地點。(圖片來源:《法國鄉土甜點的經典本色》)   ▲科梅爾西瑪德蓮專賣店裡最熱門的伴手禮,就是上面畫有洛林十字架圖案鈴鐺的木盒瑪德蓮,木盒如今是以山毛櫸材質製作。(圖片來源:《法國鄉土甜點的經典本色》)   03. 達克瓦茲  在日本發展出獨特路線 達克瓦茲是以杏仁風味的蛋白霜,上下夾心奶油霜做成的內餡,再撒上糖粉所製成的1道糕點,發源自以溫泉馳名、亞奎丹地區的達克斯,法文原名意為「住在達克斯的女性」。在法國當地吃到的達克瓦茲,是把麵糊擠出成大大的圓形後,夾上帕林內風味的奶油霜為內餡,而這種達克瓦茲麵糊,也會用於一般生日蛋糕的底座。現在在日本甜點店較常見的小版本達可瓦茲,是福岡縣的甜點店「十六區」的主廚三嶋隆夫,於1979年在巴黎甜點店擔任主廚時發想出來的。以和菓子的「最中」為靈感,名字取作「達可瓦茲」(ダックワーズ),和原名「達克瓦茲」(ダコワーズ)稍作區別。   ▲達克瓦茲是以杏仁風味的蛋白霜,上下夾心奶油霜做成的內餡,再撒上糖粉所製成的1道糕點。(圖片來源:《法國鄉土甜點的經典本色》)   ▲法國當地的達克瓦茲是大型的切分式蛋糕。(圖片來源:《法國鄉土甜點的經典本色》)   ▲在日本,改良後的「達可瓦茲」則變為小型點心。(圖片來源:《法國鄉土甜點的經典本色》)     來這裡逛好書   資訊卡:日出出版/大雁出版基地   【做好防疫 請佩戴口罩勤洗手】

    2022/11/01 1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