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貨該知道!關於六張餐桌的故事

2017/11/04 14:45

廚房裡的蒸氣灶火,茶碗油水,是每個華人家庭共享的幸福印記。JIA Inc. 品家家品關注人文,以華人文化起家,邀集來自世界各地設計團隊,激盪東西觀點,跨越文化,跨越新舊,跨越空間,重新詮釋每人心中對「家」解讀。

▲JIA十週年展《碗食設計》。

JIA十週年展《碗食設計》— 家是食育的開始,10月26日(四)於松山文創園區,展覽以當代設計食器結合在地食材與風土人情,展現六張跨越不同飲食文化、新舊融合的台灣餐桌,並同時發表新款碗筷設計,展期周末時段更規畫多場工作坊活動與民眾互動。
 
▲從食器深入在地飲食文化。
 
餐桌故事之一
《吃朋友》主廚黃美照
一家人在餐桌上吃飯 就是要開心

 
《吃朋友》主廚黃美照,朋友慣稱黃姐,育有一子,是創作歌手黃玠。黃姐對食物有不可壓抑的情感,深信廚房是家庭聯繫感情的重要基地,烹飪及調料手法從簡。從設計菜單至食材採買,構思料理順序與搭配,乾淨俐落,道具同樣極簡。

 
▲閩南餐桌上,油飯和麻油系列代表著她們家的精神。
 
▲長糯米、五花肉、蝦米、香菇和油蔥酥,黃姐的油飯滋味簡單,吃得是食物的原味。



餐桌故事之二
台東都歷部落工作者 吴筱帆
太平洋是家里的大冰箱

 
來自台東都歷部落的筱帆,從都市回到原鄉,推動部落文化與產業永續。婚前未曾下廚,婚後在浙江籍婆婆的調教下,廚事一手包。老公總戲稱老婆上桌的都是「外阿美菜」——外省與阿美族料理特色的融合。

 
▲水母、章魚⋯⋯前兩天射到的白毛,部落的家常菜吃的是新鮮。
 
餐桌故事之三
膠彩畫家 鍾舜文
在美濃笠山下,食物說著鹹鹹香香的客家話

 
如果食物說著母語,客家食物的母語香氣肯定是鹹鹹香香,聲音是脆脆卡滋的,在舜文家的餐桌上,這母語力道展露無遺。主掌一家人之胃的大廚鍾媽,擁有一身立即辦桌的料理能力。


▲炸豆皮、三杯豆腐、鹹蛋苦瓜、炒青菜、絲瓜粄。板豆腐自己做、瓜果青菜都是自己種。
 
餐桌故事之四
新住民導演 阮金紅
嘉義民雄的廚房裡,也有酸甜鮮脆的道地越南滋味

 
越南裔新移民,首位獲得「雲門流浪者計畫」資助的新住民阮金紅。20年前初來台灣還不會做菜,思鄉情緒聚集來自同鄉的新住民們,一同聚會交流越南文化和好味道努力傳承下去。 

 
▲雞絲涼拌、越南酸辣湯、三杯豬肉、超澎湃蔬菜盤以及手沖越南冰咖啡,是在家鄉喜愛的家鄉菜。
 
餐桌故事之五
菩薩寺師姐 葉惠貞
最好的滋味不在舌尖,而是在心裡

 
虔心習佛三十載的葉師姐,帶領著夥伴們以做工繁複的美味臘八粥,她說,當我們敬重食物的得來不易,以及料理的辛勞,菜餚的鹹淡葷素、好不好吃,當然也就不是問題。 
 
臘八粥起源自悉達多王子菩提樹下參悟前領受的一碗乳糜,臘八時值寒冬,五穀雜糧亦有補氣充暖之效,於是由二十餘種食材烹熬的臘八粥,就變成了一道感念兼及紀念的佳餚。

 
▲如記憶底最初的母親的菜餚,最好的滋味,從來不在舌尖,而是在心裡。

 
餐桌故事之六
格式設計策展人 格子
從家裡走入山裡,再把山帶回家

 
格式設計展策總監。熱愛並學習爬山,享受野炊的樂趣。無論家裡做飯,或是山中炊煮,火候都是最關鍵的。掌握火候的程度,成就料理的格局。「赤鯮茶泡飯」用上來自龜山島的甜蝦,汆燙後過冷水,與赤柚胡椒拌勻,填入飯糰當內餡。


▲格式茶泡飯清爽有口感,內餡有辛有甘,高湯鮮。

 
JIA十周年展-《碗食設計》
展出地點:松菸文創園區(台灣設計館光廊區)
展出時間:2017年10月27至11月12日(09:30~17:30)
相關網址::https://goo.gl/Sj7y9k


 
[編輯 官其蓁]
攝影 林清海/圖片提供 JIA Inc. 品家家品


加入食尚玩家LINE  好康不漏接

 

食尚編輯部

<